經營社群平台對於企業的重要性? 先簡單來了解什麼是社群,所謂的「社群」是指擁有相近興趣、喜好、關注相同議題的一群人或聚集在一起的「地方」,比如說 Facebook、Instagram、Twitter 等,也因為聚集的人、討論的事或是平台的功能不同,進而延伸出了不同的使用習慣,人們在各個社群平台上預期接收到的資訊也不會一樣。 而經營社群平台即是針對這些平台的屬性差異,提供對應的內容,達到傳播、討論、建立印象,甚至是議題延伸等的互動行為。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的《2020台灣網路報告》指出,社群網站的使用率高達80.1%,其中12-39歲青壯年用戶的使用率更達九成以上。這也意味著目前最具消費影響力的族群都在這上面,因此企業更應該建立自己的社群。 1. 建立品牌形象與忠誠度 企業可透過社群平台發布有助於提升品牌形象的內容。也可藉由社群易於分享、和用戶產生互動的特性,更容易讓用戶對品牌建立起形象與忠誠度。 2. 產品資訊曝光與導流 雖說經營社群平台不能一昧地賣產品,但不定時的將產品的特色或優惠資訊透過時事、議題包裝,將有機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曝光度,並能將流量引導回產品官網。 3. 即時溝通 收集用戶回饋 當使用者對企業的服務或產品有任何疑問時,若沒有專屬又便利的管道,第一直覺便會是透過社群平台直接做聯繫。同時,若使用者滿意,也會透過社群平台給予好評與反饋。 針對你的 TA 和他們可能出現的社群平台做好內容分眾,相同的素材可以用趣味的、專業的不同面向呈現,打造出屬於你企業的社群調性。 < 延伸閱讀:如何收集客戶意見、需求、喜好?善用表單結合互動抽獎創造 100% 回覆率 > 社群平台之間有哪些差異? 如上述提到的,各個社群平台本身擁有的客群與使用習慣都不太一樣,所以若企業要經營自己的社群專頁或是加強資源在某個特定平台,需先了解他們之間有什麼差異,才能選對戰場,打造更高的勝率。 以下我們挑選了台灣較主流的社群平台,以我們的觀點來簡單介紹他們之間的差異: Facebook Facebook 的用戶人數是最多的,生活圈的連接也最為強烈。對於一般用戶來說,角色更類似於新聞資訊的匯集區。上面可以看到親友間的近況、長篇的文章、圖文內容等。這樣間接讓 Facebook 的使用者年齡普遍較高且平均、40-65歲以上的長者也有顯著增加。而近年來 FB 強打的社團功能更是匯聚了一群對特定主題有極強參與度的使用者,討論的內容從專業的行銷知識到寵物、運動、環保等都樣樣俱全。 ▲ 第一銀行在 Facebook 以貼近生活的圖文內容作為經營方向,並時不時的透過抽獎活動吸引與粉絲互動。(圖片來源:第一銀行) Line Line 是在台灣用戶數最多的即時通訊平台,故此也發展出了「社群」和「
[email protected]」 …